
2022年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STEM)展将于9月2日至3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在槟城韩江中学举行,为期2天。
槟州第二副首席部长拉玛沙米相信,这项展览将是一个理想的平台,以向新一代推介及让他们做好准备,以迎向工业革命4.0及数码转型的巨大挑战,但在同时,这也将带来很多的契机。
他说,这项教育展主要将包括初中队际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挑战赛,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创新展,企业工艺展、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工作营、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体验,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讲座,虚拟宇宙的神奇。
他是于周二在2022年科学、工艺、工程、数学教育巡回展新闻发布会上,如此指出。
他感谢槟州教育局及科学、工艺及革新部认同举办上述教育展,并提供拨款,让学生可免费参与工作营。
他继透露,槟州政府原于2019年已计划推行这项教育展计划,但因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延迟至今天9月才举行。
(摘自 光华日报 2022年08月02日)
由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简称:中总)所举办的“2021年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比赛”,有一所中学表现特出,分别包揽了冠亚军,这所学校就是韩江中学。最让人惊喜的,是赢得冠军的团队,三位学生皆为初一生,实实在在验证了科技创新思维能力是不分年龄的。
冠亚军参赛者分别是该校机械学会和创发学会的学生。机械学会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如何使用乐高建出可和程序配合操控的机器、学习使用程序操控机器完成有时间限制的任务、学习如何做项目研究和表达出自己的创思。而创发学会学习的知识同样广泛,内容包括编码与编程、3D建模打印、影片制作方面的多媒体技能、互联网和电子学技能、微型计算机、手机应用程序等。江美利校长认为,当学生具备了基础的科技能力和知识,即能不断地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常年累计的科技知识就能够被运用了,因此,该校学生常年都会制作出一些科技产品,学校也会将这些产品展出,例如在2019年百年校庆之际,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全国科技展,为的是打造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燃起更多兴趣,同时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
江美利透露,学生在进行一些科技产品发明时,都是自己提出想要做的内容,这不同于一般传统科目,由老师主导学习内容。学生所设计的题材构思很多来自生活所需,目的是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方便舒适,江美利强调,除了创新也很讲求沟通能力和团队能力,这也是机械学会与创发学会必须学习的软技能,不受传统学习被规定的范围所约束,学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创新思维影响升学的选择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学习若能被启发潜在的创新思维,那这些孩子的学习会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不会只局限在课本的知识,他们会跳出课本的框架,也会有很多不同的点子和方法来解决学习上所面对的问题。一旦具有创新的思维,必然也会连带影响他们升学和职涯方面的选择,江美利亦观察到这类型的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必会选择一些能够带给他们创新思维的科系,例如现在很多学生会选择大数据相关的科系,而不是传统的数学系,他们会作出比较,也有一些学生会选择AI的科系或新媒体之类的创新科系,所以在大学四年的知识也是建立于创新思维之上。中学扎好基础、大学迈向专业化,新兴的科系选择也更适合工业4.0科技创新环境的发展,未来出路比传统科系来得广阔。
对江美利而言,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型学生,他们的学习没有所谓按部就班,更没有一道墙可以围住他们成长,这同时也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她分析,近三年来冠病疫情造成人们的生活,从学习到工作都走向线上,就连买卖也要透过线上的模式进行,近几年学校有鼓励商科学生进修电子商务,但这一年来又冒出过境电商,即线上买卖结合国际贸易,这类混合式的国贸课程非常适合有创新思维的学生,这类型的人才就能够符合市场需求。
课程转型为学生储备科技创新能力
韩江中学从2017年开始将创新科技教育(STEAM)附加在正课与联课活动中,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创新科技教育的课程,而这也成为该校办学特色,无形中培养了很多创新科技的学生,近几年在各种国际或区域性的比赛都有不俗的成绩,例如去年印尼科学学会主办的“世界创新科学展”,该校学生也脱颖而出摘下金奖。
倘若要在课程上转型,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该校有一群老师经过培训专门教导创新科技教育,除了师资,同时得提升校内各种设备,因传统的课室并不适合此类教学,要有规模的科技创新室,里面备有各种器材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习了基本的理论之后,学生就需要工具动手把产品做出来。江美利说,当师资、设备、场地皆俱全,就有条件进行专业的教学,为学生储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学校有责任指导孩子能力的培养,当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科技创新知识,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就会拥有比一般人来得强的竞争力。
程凯乐认为,会参加比赛的学生一般都是具备创新思维的,老师扮演的角色非常明确,是在于提供学生真确的方向,如果学生毫无方向地耗费太多时间在摸索,他们会觉得很疲累,导致兴趣减退而放弃。然后他们也会从比赛学习到,人生本来就是要不断寻找一把对的钥匙,只要找对钥匙,就能快速有效地把事情完成,而这些大方向都是需要老师为学生作出指引的。同时,他也发现,学生不止是单纯产品发明而已,还必须锻炼演讲技巧为自己的产品说明,这也是校长所提沟通、团队合作之外另一种软实力的培养。
在江美利看来,“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环应先让学生建立起兴趣,才进一步谈如何发明科技产品,看到学生们的成长与成就,是办校者最大的推动力,她希望未来国家能够越来越重视创新科技的人才,而教育的共同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协助国家发展。
(摘自 我是中学生/生涯探索)
(吉隆坡31日讯)2022第七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获奖名单今日公布,获奖的除了4名教师与3名校长外,还有一位对华文教育贡献巨大的商人。
由吴德芳基金与新纪元大学学院联办,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协办的第七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于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本届得奖名单。
本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获奖教师共有4位,分别是小学组的吉隆坡增江中区(一)校陈国恩教师(现为该校副校长)与霹雳太平华联二校徐美娣教师、政府中学组的八打灵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蔡训玮教师以及独立中学、私立中学组的槟城钟灵中学林振耀教师。
而获得李子松杰出行政人员奖的行政人员共有3位,既小学组的柔佛州哥打丁宜马威国民型小学陈泳铭校长、政府中学组的巴生中华国民型华文中学林汶珊校长以及独立中学、私立中学组的槟城韩江中学江美利校长。
而获得吴德芳热心华教奖殊荣的,则是受亚庇中英小学莫珊瑚校长、国际行知赏识学会会长曾桂安、拿笃中学校长黄耀弘以及沙巴亚庇里卡士校长江历哲四人推荐的拿笃中华商会理事长陈金鼎。
评审委员透露,根据收到的推荐材料显示陈金鼎虽非教育人士,但其在商界善用其影响力为东马华校筹募数千万的款项,同时为华校申请校地、硬件升级、教师培训等,因此获得此殊荣。
筹委会主席颜振辉主席指出,本届评审委员构成更加多元化,评审工作也将更加全面,确保了得奖人的个人素质符合获奖条件与要求。
据吴德芳基金主席暨大会顾问拿督吴逸平透露,本届吴德芳杰出华文教师奖筹委会共收到七十多份提名表格,其中包括前两届被提名但未获奖的候选人。
颁奖典礼将于2022年9月25日在吉隆坡冼都银星宴会厅举办,8位获奖人将获得由拿督陈荣州赞助的颁奖典礼期间住宿吉隆坡智选假日酒店双人房两晚礼券。
(摘自 东方日报,发布于 2022年07月31日)
Recent Comments